京都行最美的畫面(笑) |
我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很不擅長捕捉鏡頭的焦距空間感。說到這個空間感,曾經在我接觸攝影的第一年給我很大的挫折感。
我使用的是AF-S NIKKOR 28-300mm f/3.5-5.6G ED VR的旅遊鏡(註:以下的焦段皆為全幅焦段,請APSC或m43或其他規格的焦段自行轉換成全幅焦段),我該用50mm?還是105mm?還是要35mm?在那一個剎那我抓不定主意,結果不但沒有拍到那一剎那,而且還剛好隨便轉了個焦距,按下快門瞬間,老伯惡狠狠盯著我,直接用一句日語:『てめぇ何を撮ってんだよ!』(你他媽在拍三小!)
之後不斷道歉再道歉,還讓老伯確認有沒有刪除照片後才尷尬離開現場。
這件事情打擊了我的自信。也因此那個時候我不停地反思思考,得出了我並沒有好好掌握焦距的空間感的結論,因此在抓拍的當下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而在網上我看了很多的資料,部分的網站是用這樣的方式形容:『50mm大概等同於人的雙眼』『35mm帶有空間感』等等,但對於剛接觸攝影一年的我來說,這樣的形容詞太過虛無縹緲。
也有論壇板友說焦段用久了,就會習慣。但問題是:久了,是指多久?習慣,該怎麼習慣?
剛好在看17年的射鵰英雄傳,郭靖剛和江南七怪遇上,他們傳授郭靖武功,但郭靖卻不怎麼聰明,武功招式都得不到要領。江南七怪們直搖頭,其中一句話非常有意思:『這傻小子起碼還肯練。(醉仙樓之約)還有兩年,這功夫嗎,練一個月練不起來,就練一年;這一年練不起來,就練十年;這十年要再練不起來,乾脆別練!』
總不可能也把這焦距空間感當成了武功來練個七八年吧!感覺會隨著時間空間、身體機能等多重因素影響,何況還要靠領悟、頓悟,理解,彷彿佛系練習,時間到了自然通。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難以忍受的。
我必須找到一個快速、系統性,能夠有效的讓我熟練的方法。因此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一直使用這個方法。現在我已經稍有成果,因此放上來分享。
在此必須強調,這個練習法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學習歷程作為基礎,沒有任何科學數字精神。它不是一個絕對的準則,而是一個通則。在自我練習時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習慣等狀況作出應變。
在練習前,由於我的基礎是建立在「無限遠」的焦平面上所以需要有一個空間至少約三到四公尺長的空間,這樣才方便大部分的焦段。以我自己的經驗,這樣的空間到200mm、300mm不是問題
然後整個人直立站著,拔掉眼鏡、眼睛直直看向前方,此時眼睛能看見的範圍,我稱作『視界』。
我的目標就是以這個視界範圍為絕對標準,用這個視界標準跟焦距畫面做快速轉換。
以我自身做例子,當焦距為28mm的時候,剛好會是我眼睛視界的7/8。
而當焦距為50mm的時候,視角會剛好是眼睛視界的3/4再少一些些。
而35mm,我一直都是用比28mm視角稍微少一些,但又比50mm範圍寬記憶。如果真的要說應該可以說5/7這樣的數字,但這樣的數字對我來說比較沒有意義,它難以用感覺捕捉,根據科學實驗,人對於1/2、1/3、1/4相對敏感,因為容易理解。但若是1/6、1/7這種數字相比之下就難以精確表達。
而105mm是我最喜歡的焦段,因為它剛好等於我的眼睛視界的1/2,加上我有戴眼鏡,所以眼鏡內的視界幾乎會剛好和105一樣。
另外一個我也很喜歡的焦段是200mm,這一個焦段剛好是我的眼睛視界的1/4。
有了以自身眼睛視界為基礎,我就可以很快速地判斷現在拍攝的當下我到底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焦段。
在這裡,我提供幾個我自己練習時的訣竅。
一、先找到自己喜歡、拿手的焦段。
以我自己來說,我一開始就很喜歡105mm的焦段,因為實在是很偷懶卻又很方便的焦段,眼鏡所見及所得嘛xd
二、找到可以輕鬆捕捉的焦段。
與第一點不同,喜歡、拿手的焦段可能是85、135這些數字,但輕鬆捕捉的焦段是指:例如(以我來說)50mm、28mm就剛好是眼睛視界的3/4、7/8這樣可以直覺反應的數字,前面也有說人對於空間捕捉有不同敏感度,這類型的焦段不一定會是個人喜歡、常用的焦段,但卻是可以快速反應、使用的焦段,攝影武器技術總是不嫌多的。
三、不好捕捉的焦段,繞個道記住它。
而有些焦段的空間不是很好捕捉,對我來說如70mm、35mm當然可以用數字形容,但意義不大。那怎麼辦?
換個彎兒,不必硬記住。我就是用35約窄於28、廣於50;70窄於50、廣於105這樣的記法。所以它們的空間感我從來沒感受過,但依舊可以使用的原因。
四、以心映畫,以畫映心
上面說到的,都是將『眼睛視界轉化成相機視角』。同樣的也可以反過來,大概理解空間轉換後,實際在外拍照時可以試著練習:「在看景觀窗前,先用眼睛視界捕捉、並在腦中浮現大約的畫面」。
透過這樣的刺激,一方面可以訓練自身對焦距的敏感度,二來也可以讓焦距的空間感無時無刻在腦中徘徊,久而久之也不需要用視界去判斷,而達所見及所得程度。
這個練習法並不是一個必要的練習,但若想要第一時間抓拍,所見及所得;在短時間透過練習並習慣定焦鏡的空間感;或是想要維持穩定的空間感,甚至只是想耍帥,那麼我想這個練習法應該是可以幫助各位朋友在短時間上有成效。
而視角的練習其實可以有一套很精密的數字去計算,也還有牽涉到透視、放大倍率等問題,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無法拿出精確的數字。只能用一個這樣簡略的介紹分享給各位。
如果有學習的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我是PhotoerNgo那古。日本已經到了發年終的季節,然後,然後我沒有年終……(泣)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erngo/
我的blogger:https://photoerngo.blogspot.com/
Gmail:photoerngo@gmail.com
然後整個人直立站著,拔掉眼鏡、眼睛直直看向前方,此時眼睛能看見的範圍,我稱作『視界』。
我的目標就是以這個視界範圍為絕對標準,用這個視界標準跟焦距畫面做快速轉換。
【眼睛視界範圍與鏡頭焦距轉換,非真實比例】 |
不好意思我的家有點凌亂,另外下面的照片我只是粗略地拍,僅供參考 |
而35mm,我一直都是用比28mm視角稍微少一些,但又比50mm範圍寬記憶。如果真的要說應該可以說5/7這樣的數字,但這樣的數字對我來說比較沒有意義,它難以用感覺捕捉,根據科學實驗,人對於1/2、1/3、1/4相對敏感,因為容易理解。但若是1/6、1/7這種數字相比之下就難以精確表達。
而105mm是我最喜歡的焦段,因為它剛好等於我的眼睛視界的1/2,加上我有戴眼鏡,所以眼鏡內的視界幾乎會剛好和105一樣。
另外一個我也很喜歡的焦段是200mm,這一個焦段剛好是我的眼睛視界的1/4。
有了以自身眼睛視界為基礎,我就可以很快速地判斷現在拍攝的當下我到底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焦段。
在這裡,我提供幾個我自己練習時的訣竅。
一、先找到自己喜歡、拿手的焦段。
以我自己來說,我一開始就很喜歡105mm的焦段,因為實在是很偷懶卻又很方便的焦段,眼鏡所見及所得嘛xd
二、找到可以輕鬆捕捉的焦段。
與第一點不同,喜歡、拿手的焦段可能是85、135這些數字,但輕鬆捕捉的焦段是指:例如(以我來說)50mm、28mm就剛好是眼睛視界的3/4、7/8這樣可以直覺反應的數字,前面也有說人對於空間捕捉有不同敏感度,這類型的焦段不一定會是個人喜歡、常用的焦段,但卻是可以快速反應、使用的焦段,攝影武器技術總是不嫌多的。
三、不好捕捉的焦段,繞個道記住它。
而有些焦段的空間不是很好捕捉,對我來說如70mm、35mm當然可以用數字形容,但意義不大。那怎麼辦?
換個彎兒,不必硬記住。我就是用35約窄於28、廣於50;70窄於50、廣於105這樣的記法。所以它們的空間感我從來沒感受過,但依舊可以使用的原因。
四、以心映畫,以畫映心
上面說到的,都是將『眼睛視界轉化成相機視角』。同樣的也可以反過來,大概理解空間轉換後,實際在外拍照時可以試著練習:「在看景觀窗前,先用眼睛視界捕捉、並在腦中浮現大約的畫面」。
透過這樣的刺激,一方面可以訓練自身對焦距的敏感度,二來也可以讓焦距的空間感無時無刻在腦中徘徊,久而久之也不需要用視界去判斷,而達所見及所得程度。
這個練習法並不是一個必要的練習,但若想要第一時間抓拍,所見及所得;在短時間透過練習並習慣定焦鏡的空間感;或是想要維持穩定的空間感,甚至只是想耍帥,那麼我想這個練習法應該是可以幫助各位朋友在短時間上有成效。
而視角的練習其實可以有一套很精密的數字去計算,也還有牽涉到透視、放大倍率等問題,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無法拿出精確的數字。只能用一個這樣簡略的介紹分享給各位。
如果有學習的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我是PhotoerNgo那古。日本已經到了發年終的季節,然後,然後我沒有年終……(泣)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erngo/
我的blogger:https://photoerngo.blogspot.com/
Gmail:photoerngo@gmail.com
留言
張貼留言